听见MACH的声音——Westone MACH系列简评

 

 

去年9月新品发布会时,Westone高管专访间隙向我们透露了一点内幕消息,那就是Westone一代经典的UM系列将要迎来一轮全新升级,其时产品其他信息还处于高度保密阶段,作为十多年前就和小四分庭抗礼,统治了那个时代的强大存在,UM系列在老一辈发烧友心目中的地位自然不必多言,当年各表一枝的两大花旦Etymotic与Westone今日同归Lucid Audio旗下,不免令人遐想万千。

 



 

去年Pro X系列发布没多久,UM系列的升级序列MACH系列耳机就以最快的速度到了鬼鬼手头,说真的我对UM系列的情感很复杂,虽然当年是个小四党棍,但不得不承认UM2的调音真的有一手,UM系列可以说是进入大家视线中最早的动铁入耳式耳机之一了,这个系列首款产品UM1于我而言印象有些模糊,只记得那时候UM系列频登各类演唱会,让我们认识到原来有那么一种耳机叫舞台返听。而UM2的诞生,则让一代发烧友在论坛打得不亦乐乎,当年塞区十个帖子里有4个讨论小四的,三个讨论UM2的,还有3个其他品牌均分。那时候三节套似乎每天都在大战橘红海绵C套,各有千秋,日日激辩,且按下不表。

 

UM时代耳机的细分还没有做到今天这么完备,宜室宜家的UM系列既上得舞台,镇得住主唱和鼓手的台子,又得满足消费者们挑剔的耳朵,如今Westone重组后,将产品线划分更加明晰,从中分化出Pro X系列用于舞台监听,而专攻音乐欣赏的则是UM系列的嫡子MACH系列。在我看来今天的Westone产品序列其实归根到底都来源于UM,只是侧重有所不同,Pro X系列更像是一个全新系列,而MACH则更加具接近Westone初心——原因是MACH系列的技术路径来源是Westone产品线顶端的定制的ES系列监听,一言以蔽之,MACH系列的设计声学目标与 ES 系列完全相同,即ES系列真正的通用版本,只是价格上更加经济,也不存在定制周期。


 

MACH系列的命名没有想象的那么复杂,时任Westone产品开发副总裁的Tal Kocen是一位航空迷,在开发过程中,MACH系列的外观忽然点燃了他的灵感,于是他建议将声速单位MACH作为产品线的名称。顺便一提,数年前,Kocen担任Lucid市场总监时,我曾与他在上海金茂大厦有过一面之缘。他曾经创办过一家著名的耳垫制造商,产品为许多海外发烧友津津乐道。

在这里科普一下,MACH这个命名来源于著名的奥地利物理学家恩斯特·马赫(Ernst Mach),这位伟大的科学家首次确定了以物速与声速的比值,因此这一物理学单位以他的名字命名,这也是MACH系列的命名来源。这一轮细分之中MACH系列一共发布了8款产品,命名从10到80,分别代表使用的动铁单元数量,产品矩阵非常细致。


 

感谢Westone大中华地区总代理声汇电子如此给力,一次性将其中半数样品速运过来,让我们第一时间体验到MACH系列,其中包括双旗舰MACH80,MACH70,中端产品MACH50和入门级产品MACH10四款样机。

 

手头四只耳塞一开箱就知道这绝对是Westone,全系包装采用同样的硬纸盒+封套外罩,EVA填充,里面还有一个Westone经典的Pelican防水盒,安全到就算是集装箱掉在海里,捞上来都可以继续使用的那种。就连入门款MACH10也不例外,只是防水盒略小一些而已。由此可以推断全系列的包装都完全没有缩水,唯一的不同是盒子大小略有一些区别,自然是配置越高的型号盒子也越大。

 

整个系列标配的不仅仅是防水安全盒,线材也全部换用丹麦Linum Hiend级耳机线,而且全系耳机全部换用专利性的Linum Bax T2接口,这种接口是Westone专门定制的,直径相比传统MMCX接口更小,不急可以为狭小腔体内留出更多声学调整空间,可靠性也大大加强。略有不同的是三款耳机的线材,MACH10的Linum Estron BaX线径最细,采用84芯双绞线,略类似Pro X10的线径,只是线皮颜色为黑色,MACH50使用的Linum Estron SuperBaX线材同样采用黑色包覆,只是线芯数量翻倍达到168芯,采用四股绞合结构配线,而MACH70和80则是系列当中最高端线材Linum Estron UltraBaX,线芯数达到224,外表上看线皮透明,内芯是彩色,颇为好看。三种线材的阻抗也轻微不同,股数越高阻抗越低,但都属于低阻线材。Linum Estron系列以极细的线径和轻盈的佩戴著称,但也不必担心线材强度,在出厂之前Westone已经替我们做过非常严格的拉伸、屈挠、折弯和跌落测试。值得一提的是Linum Estron SuperBaX及以上的线材分线处都采用可锁定的调节分线模块,这种设计让MACH系列的佩戴具有了相当的固定能力,可以通过分线调整佩戴松紧程度,适应各种条件下的佩戴。全系标配3.5mm接口,具有相当的兼容性,后期也会推出其他接口的线材供发烧友替换。

整个MACH系列的外观设计,如果不看背后铭牌,是根本看不出来型号的,因为这个系列的模具外观几乎完全一样,只有勒洛三角形的面板上镌刻着耳机的型号,其中左侧面板为型号,右侧面板为WA字样,相当低调。另外,令人有点小意外的是导管部分居然延续了UM时代的经典直筒导管设计,这项设计起始于Westone Audio沿用数十年的True Fit技术,记得当年UM系列宣传的时候一直以这个声学设计为骄傲,很高兴这样的坚持能够在MACH上持续下来,当然这次的材料肯定不会有令人烦恼的鱼尾纹出现了。然而细心的烧友可能已经注意到,Westone定制系列的导管直径通常是多个小导管接入一个大导管中,如果直接将这种结构简单粗暴的直接改为非定制,会导致耳套部分因为巨大的出音孔影响佩戴舒适感,同时也无法将降低耳道差异导致的声学不一致。然而如果沿用外部直管,则需要花费巨大的努力对整个声学系统进行颠覆式的重新设计,Westone官方透露,MACH系列在单元、腔体设计,内部管径与声学回路方面有着巨大的不同,一言以蔽之,是以几乎完全重构的方式实现既定对应定制耳机的目标曲线和响应特征。为此Westone为MACH系列特别定制了部分单元,还专门为整个系列专门搭配了轻量化聚碳酸酯外壳,搭配铝合金铭牌以减低整机重量。所以整个系列看起来虽然具有一定的腔体体积,但重量却非常轻盈。

聊完了共性让我们挨个来聊聊MACH系列各个耳机的特性,首先从MACH10开始,手头刚好有Pro X10来做一下简单的对比。


 

别看只是两幅入门塞子,这个级别的争端相比高阶耳塞反而更加内卷,从外观和佩戴上来说二者的佩戴都非常轻盈,当然,体积更小的Pro X 10在佩戴上对耳甲部分略小的用户是具有一定优势的。从声音上来讲ProX 10和MACH10居然都出人意料的平衡,在标配硅胶套的前提下声音连贯性和一致性都非常优秀,Pro X的声场略小,声音密度和润泽度略高一些,而MACH10相比而言声场更大,同样在钛墨菊低增益驱动下的声音都非常扎实干净且扎实。时隔多年,Westone终于领悟了在醇厚有余的基础上彰显通透的特性,并且将这种特性应用在入门耳机之中,难能可贵。

 

更高阶的PK在Pro X50和MACH50之间展开,单纯论颜值,我更喜欢Pro X50,这种干净通透的风格实在是能一下子就走到人心里去,这种透明的外观之下做工一目了然,容不下任何瑕疵,保护的成本也高出不少,反观MACH50,虽说多出5个单元,重量依旧轻盈,低调的外观和黑色的线材完全满足往兜里一踹就走,没事抖抖出来就听的硬核使用。

5单元是耳塞中的中端配置,这个配置中基本上不应当出现明显的不准确,无论是音色、频响还是平衡性,Westone属于这方面的优等生——连入门级塞子都可以做到非同寻常的平衡性和通透性,更遑论更上位机种?两只耳机的声音取向与入门级产品基本是一个模子刻出来的加强版,Pro X系列依旧关注声音质感和氛围感的打造,反而更加类似老UM那种感觉,音色准确,混响很是到位,出于监听耳机的目的并没有对声场本身做过多的关注,而Mach50则更加舒展和通透,声音厚度略略低于Pro X50,韵味方面显得更加平淡,Pro X 50是一种亲密的体验,仿佛只有两个人的录音室,歌者为听者一人酝酿情感,而MACH50的情感表达则更加含蓄,仿佛《爱乐之城》中人来人往的酒吧之中的一眼万年——纵有万般胸臆,曲终人却去。听MACH50的时候会感觉到一丝未尽的遗憾,我希望这种遗憾将在MACH70和MACH80二者之中得到解决。


 
MACH70和MACH80虽然相差一个单元,价格方面也有响应的差距,然而我甚至认为二者应当是MACH系列的双旗舰作品,而不应当单纯的视为旗舰或者非旗舰,当单元数量来到6只以上的时候,比拼的已经完全不应当是硬素质,而是表达方式或者特点,这类耳塞不应当在技术上存在瑕疵。作为食物链顶端的MACH70和MACH80技术方面我们暂且不做讨论。

 

可以确信的是MACH50上存在的一丝未尽的遗憾在MACH70上得到了解决,这种解决方式更多是对声场的填充和氛围感补全,感染力非常惊人,从氛围感和感染力一件事情来看,MACH70绝对是两只50想要达到的高度,尤其是在男声方面的表现,不信可以试试看老薛《下雨了》,当然,男声是Westone一直以来的绝对优势项目。如果有点兴趣而且天有点下雨的时候,MACH70绝对适合配合一点酒精来欣赏一点偏感性的东西,我一度怀疑这会不会是Pro X50的升级方案——从声场上来说扩大了一圈,但是从乐器厚度和密度排布而言又完善了Pro X50的短板。可以说在整个MACH系列中,MACH70都代表着情感的表达。

 

MACH80要比70难推一个数量级,这是第一个让我祭出老人家BA20放大器的塞子,当然,如果直接用钛墨菊一样是没有问题的,只是需要从低增益切换到高增益,从参数上来看这妥妥一个高阻塞子,灵敏度比70掉了6dB(约2倍输出功率),阻抗高出22dB,着实难搞。如果说MACH70代表着MACH系列的情感,那么MACH80就代表着MACH系列的理性,同一首歌用MACH80来听,反而是从歌者的情绪当中脱出,将自己放在更加技术的位置来理性理解每个音符——这确实是一种监听特性,确实从细节的呈现方面而言80在充分驱动的前提下可以展示出相当恐怖的细节量,但与纯混音用监听不同的是这对塞子并不会让人觉得不耐听,这种调音甚至带有了一些参考级(Reference)设备的特征,在这个阶段上其实几乎就不需要分辨监听或者纯音乐欣赏二者的区格了。

 

从心理角度上而言,我更加喜欢MACH70的演绎,这种演绎将老的Westone情感(intimacy)和声音之中的沉浸感(immersion)控制做到了一个新的高度,这种声音让我想起曾经我挚爱的ES3系列,这里顺便一提,MACH系列的很多技术都是源自Westone定制耳机技术的,这个系列的耳塞可以定制,也许我会考虑定制一对MACH70系列,表示我对Westone那个时代的敬意,然而我又苦恼于新的MACH80在声音上也确实进入了Westone的新高度——那个我们曾经渴望的结合了小四和UM2优势的东西,居然真的出现在眼前的时候,居然会令我有一些胆怯。我觉得我确实需要一点时间去更多的体会和理解Westone现有产品线,尤其是70和80的关系,然而这并不会影响我对这个新系列的信心和评价,借用一句歌词——Everybody finds love,这个系列中,总有一款,会是你喜欢的。


参考阅读:

http://www.erji.net/forum.php?mod=viewthread&tid=2240050&extra=

 


 

More AUDIOTOP Project: 

浏览量:0